非公版的藍寶石RX 7900XTX超白金版顯卡默認是包裹塑封,避免劃傷。
散熱器采用三風扇設(shè)計,是現(xiàn)在最常見的顯卡架構(gòu)。
顯卡背面是一張金屬背板,相比N卡,A卡的PCB還是相當長的,PCB與整張卡的長度較為接近。
顯示輸出接口是DP*2+HDMI*2,HDMI相對更多一些。可以看到顯卡整體較厚,超過3槽。
顯卡前部做了全包處理,沒有保留了顯卡支架的螺絲孔。
在顯卡底部保留了一些空間,便于熱風吹出。白色部分則是RGB的柔光罩。
顯卡的主要熱風還是要通過頂部吹出,同樣也有一條白色的RGB柔光罩。
供電接口為3個8PIN,采用傳統(tǒng)接口的好處是避免ATX 3.0規(guī)范尚不成熟的情況下產(chǎn)生額外的故障。
顯卡PCB前端位置可以看到一個ARGB線插座,用來連接主板實現(xiàn)燈光同步。
顯卡的防拆處理做的比較細,核心背面的支架上有兩個易碎貼,背板的螺絲上也能看到防拆的紅色打膠。
整體長度約為32厘米,算是比較標準的顯卡長度。
高度約為15厘米,略高于標準高度。
顯卡厚度約為7厘米,厚度達到了3.5槽,PCI擋板也使用了3槽寬度。
超白金這張卡有一個優(yōu)點就是在出拆解背面的情況下可以完全拆除導(dǎo)風罩,方便對顯卡清理灰塵。
顯卡的風扇也可以單獨拆卸清理。
顯卡風扇只需要一顆螺絲固定,另一側(cè)通過觸點實現(xiàn)風扇的全部功能。
顯卡風扇直徑為10厘米,已經(jīng)是比較極限的直徑了,風扇厚度為15毫米,提供較大的風壓。電機參數(shù)為12V 0.45A,理論上可以支持很高的轉(zhuǎn)速。
從正面就可以看到顯卡散熱器有7根熱管,熱管的密度已經(jīng)相當密集。透過散熱鰭片還可以看到一張巨大的銅底。
顯卡PCB上也覆蓋了相當厚實的PCB加強板,PCB加強板與PCI擋板盡量加固。
散熱器本體也有兩根加強肋,盡量避免顯卡出現(xiàn)形變。
從側(cè)面就可以看到顯卡PCB加強版與原件盡量接觸,保證PCB的溫度可以在合理范圍內(nèi)
顯卡的整體重量約為1913.5克,重量算比較大的卡,裝機建議要有適當?shù)闹巍?/p>
最后來看一下附件,藍寶石附贈一條連接主板的RGB同步線和顯卡加固支架。
測試平臺:
以下為測試平臺的詳細配置表。
測試大致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:GPU理論性能、GPU基準測試、游戲性能測試、硬件加速測試、功耗測試。
老規(guī)矩,數(shù)據(jù)量會比較大。測試項目上有一定的更新,游戲部分會包含DX9、DX11、DX12、VULKAN、DXR五個部分。
本次測試主要用到5張顯卡,對比組是RTX 3080TI、RX 7900XT、RTX4080、RTX 4090。100%標桿為RTX 3070。
由于測試大多采用非公版的顯卡,所以顯卡的性能需要結(jié)合運行頻率一起來分析。測試操作系統(tǒng)統(tǒng)一為WIN 11。
需要注意的是,目前測試平臺有變動,從R9 5900X升級為R9 7950X3D,文中列出有功耗測試的顯卡就是使用R9 7950X3D的測試結(jié)果,沒有功耗測試的顯卡則大多為R9 5900X(部分老卡是I7 8700K上測試的)。這會有5%~10%不等的性能差異,所以橫向?qū)Ρ葍H供參考。
測試分辨率分別為1080P和4K,取兩者平均值來統(tǒng)計,這樣可以得到近似2K分辨率的結(jié)果,相當于覆蓋了現(xiàn)有三種主流的顯示分辨率
GPU理論性能測試,通過AIDA 64來測試理論算力。
3D基準測試,主要是跑一些基準測試軟件。
3D游戲測試,表格中將DX9~DXR不同世代的游戲進行了分類,這樣會更加清晰一些。由于性能測試時間上有先后,所以測試項目上會有所不同。
RX 7900XTX領(lǐng)先RTX 4080約6.1%,落后RTX 4090約13.7%。游戲性能按照世代來看(近似2K分辨率下),RX 7900XTX在DX12和VULKAN下有較大的優(yōu)勢,但是在DX9、DX11和DXR下會弱一些。
按照分辨率來看,在1080P下,其實各張旗艦卡的表現(xiàn)都不算好,雖然RX 7900XTX對RTX 4080只是小幅領(lǐng)先,但是RTX 4090的優(yōu)勢也只有7.6%。游戲性能按照世代來看RX 7900XTX在DX12下表現(xiàn)很強,已經(jīng)與RTX 4090持平,DX11和VULKAN表現(xiàn)尚可,DX9和DXR表現(xiàn)相對較弱。
4K下的對比,RX 7900XTX屬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雖然與RTX 4090的差距被拉大,但是對RTX 4080也明顯拉開了優(yōu)勢,領(lǐng)先RTX 4080約10%,落后RTX 4090約18.9%。除了DXR以外,RX 7900XTX均領(lǐng)先于RTX 4080。所以4K下RX 7900XTX對RTX 4090以外的所有卡都有一定的優(yōu)勢。
OpenGL的加速性能測試簡單看一下就好,基本上A卡在openGL一類開源加速的項目中會比N卡有非常巨大的優(yōu)勢。但遇到強制綁定使用CUDA的項目就很難受,A卡會不能運行。這類應(yīng)用還是建議根據(jù)自己的具體需求來選擇。
顯卡功耗測試:
RX 7900XTX的峰值功耗其實與RTX 4090大致在同一水平上,但是40顯卡對低分辨率下運行做了一些優(yōu)化,整體評價上RX 7900XTX的綜合功耗會略高于RTX 4090。
整體上與RTX 3080TI比較接近。所以RX 7900XTX的能耗比是比30系列N卡有明顯優(yōu)勢。
溫度頻率測試:
在3D MARK TS烤機中,顯卡核心頻率約為2647MHz,顯存頻率約為2487MHz。顯卡整體功耗約為403W。
測試環(huán)境室溫約為25度,顯卡核心溫度約為65度,風扇轉(zhuǎn)速大體保持在1500轉(zhuǎn)左右,整體溫度和靜音表現(xiàn)非常好。
測試結(jié)論:
· 先說整體性能,RX 7900XTX介于RTX 4080與RTX 4090,會比較接近RTX 4080。領(lǐng)先RTX 4080約5.7%,落后RTX 4090約16.2%。對30系列顯卡的領(lǐng)先幅度很明顯,領(lǐng)先RTX 3080TI約34%。
· 功耗上看,RX 7900XTX的功耗峰值與RTX 4090較為接近,整機功耗都顯示580W左右,不過在功耗控制策略上RX 7900XTX還是比較傳統(tǒng),比40系列N卡少了一些非4K下的節(jié)能機制。導(dǎo)致顯卡整體功耗評價會高于RTX 4090。
從天梯圖上看RX 7900XTX的整體性能是介于RTX 4080和RTX 4090之間。有RTX 4090的情況下是排名第二。
如果我們只統(tǒng)計4K游戲,RX 7900XTX可以進一步拉開對RTX 4080的性能優(yōu)勢達到10.1%,對RTX 4090的劣勢則會稍微拉大到18.9%。對比前值來說,RX 7900XTX在4K下的表現(xiàn)還算不錯。
· 理論性能測試,RX 7900XTX的測試結(jié)果并不算很高,與RTX 4080的結(jié)果較為接近,與RTX 4090有較明顯的差距。不過這個項目偏向理論測試,不會列入最終統(tǒng)計中。
· 跑分性能,理論的跑分性能A卡的優(yōu)勢顯得比較小,RX 7900XTX領(lǐng)先RTX 4080約4.6%,落后RTX 4090約22%。
· 游戲性能,A卡的表現(xiàn)明顯要好不少,尤其對RTX 4090的落后幅度大為收窄。RX 7900XTX領(lǐng)先RTX 4080約6.1%,落后RTX 4090約13.7%。
· 硬件加速性能,這個項目的配比做了重新調(diào)整,綁定或優(yōu)化CUDA的項目會超過半數(shù),結(jié)果比之前會更平衡。但是考慮到N卡支持CUDA這一點,所以依然是A卡在OPENGL項目上會大勝,但是在CUDA項目上會大敗。
總結(jié):
關(guān)于顯卡的性能:
RX 7900XTX在目前的顯卡產(chǎn)品中是穩(wěn)坐老二的位置,相比RTX 4080會有一定的性能優(yōu)勢,但是如果結(jié)合售價來看的話,RX 7900XTX可以獲得同級別中最高的單位價格下性能。
關(guān)于顯卡的功耗:
RX 7900XTX的極限性能略高于RTX 4090 30W左右,對于這個級別的卡來說是在正常范圍內(nèi)的。
不過RX 7900XTX的功耗控制策略更近似NV 30系列顯卡,所以會導(dǎo)致綜合使用評價下功耗比RTX 4090更大一些。
關(guān)于顯卡的散熱:
藍寶石的RX 7900XTX超白金版在裸機測試下核心溫度為65度,風扇轉(zhuǎn)速為1500轉(zhuǎn)。
所以散熱和靜音效果也相當不錯,只要解決好機箱風道,體驗會相當不錯。
關(guān)于平臺的搭配:
對比之前RX 5900X和現(xiàn)在R9 7950X3D的數(shù)據(jù),RX 7900XTX因CPU平臺變化帶來的性能提升較NV 40系列顯卡更少。
相對來說RX 7900XTX并沒有太挑CPU,如果4K下的話,其實不必過分糾結(jié)。
總體來說,RX 7900XTX的整體狀況比較清晰,就是目前游戲性能第二的顯卡產(chǎn)品。
在體驗上藍寶石的RX 7900XTX超白金版有著不錯的溫度和靜音表現(xiàn),整體上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游戲使用體驗。
RX 7900XTX最大優(yōu)勢還是在擁有比RTX 4080更好性能的前提下,還有著更低的售價,競爭力十分明顯。
本文地址:電腦評測網(wǎng)http://www.cdhysqd.com/dn/pc/466.html